发表于2019年9月18日《漯河日报》教育视窗

■本报记者 李文姣
ued在线挂机平台语文泰斗于永正老师曾说:“学好语文,就一件事——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语文教学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即按语文学习的规律去做,孩子就一定会有好的语文素养。”在专家教育理念的指引下,ued在线登录区实验ued在线挂机平台语文组的老师们坚持在教学中走“尝试-总结-反思-实践”道路,最终使“1+X”阅读教学成为该校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
什么是“1+X”阅读教学
“1+X”阅读教学即一篇主讲课文+X篇同类文章作为辅助教学,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不同体裁。“1+X”阅读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把什么样的文章如何放在一起”。达成共识后,老师们在教课的同时查阅了大量与课本内容相似或相近的阅读材料编印成书,做到学生人手一册,供学生课堂上阅读。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共《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四篇课文,尽管都是写景的文章,但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几篇课文的关联性并不大,于是对教学顺序和方式做出了大胆的改变。负责该项工作的语文教师王瑞华说:“虽然都是写景,但教材安排有古诗、散文、游记。一篇课文讲下来要让10岁左右的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体裁、语言规律和布局谋篇,难度很大,许多学生都是一头雾水,更谈不上理解、迁移、运用了。我们感觉教材这样的编排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祖国天南海北的美,另一方面还是要以老师的‘教’为出发点,所以我们就自己做了调整。”
为了达到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大量语言实践中体会语言、把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课标要求。老师们在讲《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时,把它和《七月的天山》《颐和园》三篇课文作为一组内容,以《金华的双龙洞》为主讲课文,把《七月的天山》《颐和园》作为辅助阅读文章,以每个景点的不同景物为语言表达训练点,让孩子通过阅读、分析、比较,总结在同一个地方会看到不同的景物,不同的地方可以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来写作,学生们通过反复感悟,掌握这种方法后,以“我们的学校”为主题,以花园、操场、教学楼为写作对象进行了仿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华丽转身
找到了切入点,该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单纯的教材内容教学走向了开放型语文教学,从简单的一篇课文教学走向了1+X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整本书教学。
如何让大量的阅读占据课堂主要地位,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师们对文本内容进行“粗线条”处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几篇关于毛泽东的课文,老师们把这一单元定位为“走近伟人毛泽东”。在讲《长征》这篇课文时,老师把《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飞夺泸定桥》作为一组文章纳入课堂辅助教学。教学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时,把陆游的《咏梅》搬进课堂。通过查阅资料和对比阅读,学生读懂了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咏梅》中梅花形象及词之格调情趣与陆游原词完全相反,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很清楚地读懂了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咏梅》词是读了陆游作品后写的,用了陆游的原调原题。王瑞华说:“通过直观对比,学生们一下就能理解,同样是咏梅,正如作者自序所云,是‘反其意而用之’,词中梅花的形象及词之格调、情趣与陆游原词完全相反。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毛主席这首词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这样“粗线条”的文本处理,从琐碎的逐字逐句中走出来,从环节教学走向板块教学,把精力放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关注上。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安静阅读、仔细比较、默默思考、合作讨论、探究发现。
(责任编辑:admin)
换个角度学语文
——ued在线登录区实验ued在线挂机平台“1+X”阅读教学工作纪实(上)
——ued在线登录区实验ued在线挂机平台“1+X”阅读教学工作纪实(上)

■本报记者 李文姣
ued在线挂机平台语文泰斗于永正老师曾说:“学好语文,就一件事——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语文教学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即按语文学习的规律去做,孩子就一定会有好的语文素养。”在专家教育理念的指引下,ued在线登录区实验ued在线挂机平台语文组的老师们坚持在教学中走“尝试-总结-反思-实践”道路,最终使“1+X”阅读教学成为该校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
什么是“1+X”阅读教学
“1+X”阅读教学即一篇主讲课文+X篇同类文章作为辅助教学,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不同体裁。“1+X”阅读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把什么样的文章如何放在一起”。达成共识后,老师们在教课的同时查阅了大量与课本内容相似或相近的阅读材料编印成书,做到学生人手一册,供学生课堂上阅读。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共《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四篇课文,尽管都是写景的文章,但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几篇课文的关联性并不大,于是对教学顺序和方式做出了大胆的改变。负责该项工作的语文教师王瑞华说:“虽然都是写景,但教材安排有古诗、散文、游记。一篇课文讲下来要让10岁左右的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体裁、语言规律和布局谋篇,难度很大,许多学生都是一头雾水,更谈不上理解、迁移、运用了。我们感觉教材这样的编排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祖国天南海北的美,另一方面还是要以老师的‘教’为出发点,所以我们就自己做了调整。”
为了达到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大量语言实践中体会语言、把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课标要求。老师们在讲《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时,把它和《七月的天山》《颐和园》三篇课文作为一组内容,以《金华的双龙洞》为主讲课文,把《七月的天山》《颐和园》作为辅助阅读文章,以每个景点的不同景物为语言表达训练点,让孩子通过阅读、分析、比较,总结在同一个地方会看到不同的景物,不同的地方可以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来写作,学生们通过反复感悟,掌握这种方法后,以“我们的学校”为主题,以花园、操场、教学楼为写作对象进行了仿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华丽转身
找到了切入点,该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单纯的教材内容教学走向了开放型语文教学,从简单的一篇课文教学走向了1+X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整本书教学。
如何让大量的阅读占据课堂主要地位,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师们对文本内容进行“粗线条”处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几篇关于毛泽东的课文,老师们把这一单元定位为“走近伟人毛泽东”。在讲《长征》这篇课文时,老师把《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飞夺泸定桥》作为一组文章纳入课堂辅助教学。教学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时,把陆游的《咏梅》搬进课堂。通过查阅资料和对比阅读,学生读懂了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咏梅》中梅花形象及词之格调情趣与陆游原词完全相反,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很清楚地读懂了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咏梅》词是读了陆游作品后写的,用了陆游的原调原题。王瑞华说:“通过直观对比,学生们一下就能理解,同样是咏梅,正如作者自序所云,是‘反其意而用之’,词中梅花的形象及词之格调、情趣与陆游原词完全相反。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毛主席这首词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这样“粗线条”的文本处理,从琐碎的逐字逐句中走出来,从环节教学走向板块教学,把精力放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关注上。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安静阅读、仔细比较、默默思考、合作讨论、探究发现。
(责任编辑:admin)